2022 年,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大形势下,ESG 犹如一束光照进中国转型发展进程,迅速激发了市场的 广泛关注和快速学习的热潮。如果将2021 年视为中国ESG 发展元年,那么ESG 进入中国又有着怎样的历 史契机?中国ESG 实践对高质量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有哪些新进展?这些新探索将会对未来中国的发展 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在这本《白皮书》报告中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ESG 高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ESG 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在三个方面都是高度契合的。 一是在发展理念和传统文化上,“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及“生态文明社会建设” 和“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方略,都与ESG 所倡导的经济繁荣、环境可承受、社会公平的价值内核高度一致。 同时中国“天人合一”“义利并举”的传统文化也能很好地诠释ESG 中国版内涵。二是在发展方式上,ESG 在公司中更容易具体化为企业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责任与绩效。在量化评估中,ESG 投资策略又可与企 业的ESG 绩效实现有机联通,不是单一追求短期财务回报,而是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是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更加注重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三是方向 目标上,ESG 更具有价值观属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高度一致,它与奉行价值投资的金融机构和积极践行 社会责任的实体企业均有共同致力于改善负面外部性的初衷。随着ESG 整合和尽责管理的广泛应用,数以 万亿计的资金将引流至转型发展轨道,形成新的社会价值投资浪潮。
评价标准是中国ESG 发展的基础支撑。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资源优化配置 的作用。实现“政策—资金—企业”三重奏的共鸣需要有效的衡量,而标准是衡量的前提。中国ESG 发展尚 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标准缺位、标准低质等问题,是困扰和影响中国ESG 市场发展的现实问题。在国内, 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三大部门协力推进标准建设,才能更好地达成“政策能落实、资金能到位、实业 重实效”目标;在全球,需要基于联合国主导的共同原则和基础框架,建立共容、互通、互认又能兼顾本土 特色的ESG 标准,才能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生态平衡”这三大人类愿景。将这些愿景与减排控温这 一急迫任务,纳入到全球体系化的经济活动中,成为企业业务转型、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的强大动力。






























本文档共86页,请下载完整版阅读。
免责声明: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内容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或个人)所有,由小编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